奥克兰Dominion Road。(图/The spin off网站截图)
【乡音网编译报道】奥克兰Dominion Road因其正宗的地方特色中餐而全国闻名。那么该地的中餐是如何发展的呢?The spin off网站24日对此做出了梳理。
1982年,居民比库(mahmad Bhikoo)在这条路上开了家好莱坞乳品店(Hollywood Dairy),他回忆说,“在那些日子里,超市通常在下午五六时关门。有两家中餐馆,三家印度店。”“我刚来这里的时候,没人知道饺子和面条。他们知道的中国菜只有炒杂碎、炒面和炒饭。渐渐地,人们开始搬进来,开餐馆和外卖店,这改变了巴尔莫勒尔(Balmoral)的整个面貌。”
而如今40余年过去,Dominion Road已经成为了正宗的、有地区特色的中国美食目的地。无论你是想品尝川菜的辣味、上海菜的甜味,还是广东菜的新鲜和“平和”,你都能在这里找到。听着比库解释“过去没人吃大蒜”,便会知道Dominion Road中餐这些年发展,是如何一步步融入当地居民口味的。
据悉,移民是Dominion Road成为中国美食腾飞地的最根本原因。1987年移民法使新西兰的种族构成开始有所不同。如今,在新西兰大多数华人要么是1987年后的移民,要么是他们的后代——该移民法案的产生源于一种转变,即不再根据国籍和族裔血统接纳移民。
该法案通过后,如果能提供新西兰所需的技能,或者要与已经居住在新西兰的家庭成员团聚,则可以考虑移民。在1987年之后抵达的移民中,超过一半的人是在技能类别下被选中的。新的以技能为基础的移民制度导致华人移民大量涌入,尤其是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移民。那时,第一家南方中餐馆便在Dominion Road开张了。
雷蒙德·唐(Raymond Tang)的餐厅便是那个时候开业的。1989年,他和他的妻子以及三个年幼的孩子搬到了新西兰。
他说他的家人选择搬到新西兰有三个原因:首先,“当时歧视较少”,其次,“即使没有强大的社交网络,你也可以立即看到努力的结果。”最后,他补充道,“没有必要给官方或黑恶势力支付保护费。”
研究员、社会学家默克(Tze Ming Mok)表示,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民众的消费力越来越强,也越来越能负担得起国际旅行。“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中国民众变得非常富有,中产阶级也在崛起”,彼时英语教育也“绝对是蓬勃发展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移民到来,他们找不到工作,所以就开了餐馆、咖啡馆和外卖店,”从小在Dominion Road附近长大的方霍(Hoy Fong,音译)说。“随后很多中国移民便来到这里盘下了这条路的更多店铺”。
据了解,低廉的租金,加上靠近城市、高速公路和其他零售场所,使得Dominion Road成为吸引更多中国移民开店的地方。
方霍说,伊甸山区经历了一代人的转变,该地区原来的房主要么搬走了,要么去世了,所以有更多的出租房可供选择。“这对需要进入该市英语学校的留学生来说特别方便”他表示,巴尔莫勒尔发展成为一个餐饮区主要是由学生支持的。
约翰尼(Johnny Huang)的Flavor House是巴尔莫勒尔历史最悠久的餐厅之一,据说,他是第一家提供中国北方风味的餐厅。他在2002年开了这家店,同年他从日本搬到了新西兰,继续在餐饮业工作。
在经营了五年之后,约翰尼表示,他经常看到非华人顾客光顾他的餐厅,还有远道而来的人来品尝。他的老邻居——卖皮塔饼、披萨和意大利面的餐馆——都被中餐馆取代了。
数据显示,到2015年,Dominion Road61%的商铺为华人所有,60%的交易是食品。它白天是华人社区的服务中心,晚上是供应正宗中国菜的美食区。Dominion Road的民族身份得到华人和非华人社区的认可。
此外,Dominion Road的中国商务联络人克里斯多·潘(Crystal Pan)还将沿街的中国店铺联系起来,每到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来临,还组织庆祝活动,进一步提升了Dominion Road的知名度。(广远编译)
编辑: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