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新西兰华人移民后代的年轻人现在已经不会说中国方言。(图/新西兰Asia media centre网站截图)
【新西兰乡音网编译报道】中国有几十种地方方言,但在中国最大城市的中心区和周边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就是上海话。不过,新西兰华人社区里有会说上海话的吗?记者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进行了探访。
奥克兰华人几乎没有机会说上海话
新西兰Asia media centre网站报道,上海人杨悠悠(Yoyo Yang,音译)于2008年第一次来到奥克兰,和丈夫一起住在新家。她从小就和朋友家人说上海话。“上海话学是学不会的。当你出生时,你的父母和祖父母都用上海话和你说话,所以你就开始使用它。”
然而,自从搬到奥克兰后,悠悠几乎没有机会在直系亲属之外说上海话。“当我和克里斯(Chris,悠悠的丈夫)以及我的公婆外出时,我们百分之百的时间都说上海话。但在奥克兰很难找到说上海话的人。”
另一位奥克兰的记者夏叶(Lucy Xia)表示赞同。她在上海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上海和奥克兰之间度过。上海话是她的母语,她和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大家庭都说上海话。“我们一直说上海话,我的祖父母根本不会说普通话。”但是和悠悠一样,她在奥克兰几乎没有机会说上海话。
年轻移民后代不会讲上海话
根据新西兰统计局(SNZ)的数据,在2018年的人口普查中,有1080人表示使用“吴语”这种语言。上海话就是吴语的一个分支,主要在上海市和浙江省使用。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上海话在这个港口城市发展成为一种本地方言。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上海见证了来自中国各地的居民和企业的涌入,它变成了一个繁荣的国际中心。然而,这座城市的许多新居民都不会说当地的方言。他们经常用中国的官方语言普通话工作和交流。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以实现统一的普通话教育体系为目标。这导致了以上海话为母语的人数下降。
悠悠说:“我上学的时候,所有的老师都是上海人,用上海话跟学生们说话。然而,现在老师都说普通话。甚至祖父母和孙辈之间说的方言也发生了变化。“曾经用上海话跟孩子说话的祖父母,现在都说普通话了。”会说上海话的年轻一代通常说的是普通话和上海话的混合。
新西兰的华人群体也是如此。许多说上海话的移民年龄更大。前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的中文老师吴明(Wu Ming)表示,“当老一辈人说普通话,你可以分辨出他们是讲不同方言的,因为他们的普通话的发音是不同的。”与此同时,年轻一代要么会说上海话、英语和普通话,要么根本不会说。
吴明说:“当我和奥克兰孔子学院院长姚载瑜(Nora Yao)说话时,我们说上海话,我丈夫也说上海话,发音不好。但是我的孩子们,除了会说几个短语,其实不会讲上海话。”
上海话背后的亲密意义
尽管在新西兰说上海话的人很少,但上海话不仅仅是一种方言。当夏叶和她在中国的父母和祖父母聊天时,能用方言交流让他们感觉更亲密。“我用上海话和父母沟通,因为有些词和短语我们用其他语言或方言无法表达。”
上海话也经常在电影、戏剧和歌剧中出现。今年,新西兰观众有机会在银幕和舞台上看到上海人的角色。作为新西兰国际电影节(New Zealand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的一部分,在惠灵顿和基督城的观众有机会观看了1998年的电影《海上花》(Flowers of Shanghai),这部电影有一部分台词是上海话。
在奥克兰,Basemeng剧场上演了一出名为“杨”(Yang/Young)的戏剧。该作品以英语、中文普通话和上海话三种语言呈现,探索Z世代的新西兰华裔如何在两种文化中成长。
这部作品的编剧郑暖之(Nuanzhi Zheng)的灵感在于用上海话创作部分剧本,因为她想要创设出奥克兰华裔成长的真实经历。她特别想写一篇专门讲述上海家庭经历的作品。“上海话一直是我在家里说的语言,所以用上海话写东西感觉很自然。当会上海话的观众因为某些无法翻译的台词笑出来时,这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年轻华人如今爱上上海话
不过,在过去的5到10年里,上海话经历了某种程度的复兴。夏叶2019年去上海时,她目睹了上海话在全市的广泛使用。她说:“我坐公交车时,播报既有普通话,也有上海话。甚至还有上海话的电视节目。”
即使是在新西兰的华人群体中,说上海话的人也在努力学习更多的上海方言。上海话一直是郑暖之的家乡方言,但在成长过程中,她拒绝说上海话。如今,这位24岁的年轻人会说上海话和英语。过去五年,郑暖之越来越欣赏这种方言,并有意识地努力说它。“我大概能听懂70%的上海话,但我的口语能力可能不到15%。我试着通过看上海话的博客视频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新西兰国立博物馆,“新西兰的中言”是正在展出的项目,旨在用语言来强调新西兰多个华人社区存在有关文化认同感的复杂问题。在项目中,一些人通过视频分享了自己和中国方言的故事,他们之中有诗人、餐馆老板、字体设计师和翻译,使用的方言包含了闽南语、粤语和客家话。(孟九编译)
编辑:孟九